Photo Credit:Reuters / TPG Images 圖為北角裕樹5月14日在成田國際機場召開記者會,訴說他在緬甸的遭遇。
早年出身中央情報局的李潔明,對於前來台灣服務有著一股莫名的熱忱,一九八一年夏天,他甚至不惜遊說老長官、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布希替他爭取到派駐台北的機會。他最後選擇了台灣省主席謝東閔,成為首位台籍人士出任副總統一職,蔣自認提名謝乃「完全為黨國計,為公而無絲毫私心」,然而此一人選決定卻遭美國方面與部分國內人士批評。
首先,蔣確實對李具有好感。文:林孝庭 接班人之謎 至今仍有不少人對蔣經國晚年為何選擇李登輝擔任副手而感到好奇,由於他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後即停筆不再寫日記,吾人無從得知一九八四年春天當他思索副總統人選時,內心想法究竟為何。無怪美、英各國在得知李登輝被提名為副手之後,反應一片驚訝。一九八三年秋、冬之際,台北政壇一度傳出蔣因健康因素,翌年可能不會尋求連任,如此一來,孫運璿極可能接班,而王昇被放逐南美洲,也被各方解讀為是在替孫的接班掃除一大障礙。蔣經國對此極為重視,打算派李登輝擔任首任大使,替台灣拓展外交,但最後因外交部態度有所保留而作罷。
一個多月後李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,李潔明在第一時間向華府報告,儘管「副總統」一職無足輕重,但考量小蔣身體狀況不明朗,這位健康且精力充沛的台籍人物,必將成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。無論如何,整個七○年代蔣經國對李登輝的賞識與拔擢乃出於真誠,蔣當上總統後,對不少黨政軍要員私下皆有所批評,惟獨對李讚譽有加,稱他「有工作熱情,又有新的科學觀念,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」,甚至還曾破例臨時邀請擔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,與諸位黨國要員一同搭乘軍艦前往外島視察軍事戰備,對李的近距離觀察、考核與栽培之意,不言可喻。然而一回到現實,他們卻感到更加的絕望。
片尾時的0.05%已經和第一次執行計畫時的0.05%不一樣了,後來選擇不喝酒的馬汀也和片頭時滴酒不沾的馬汀不同了。馬汀從滴酒不沾到0.05%的微醺再到狂飲,在湯米的喪禮後又不敢碰餐桌上的酒,片尾時卻又喝了一點酒並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。挪威哲學家兼精神科醫生芬恩.史考魯德(Finn Skarderud)認為:人類天生缺乏0.05%的血液酒精濃度。動態的平衡是有可能的,也是有活力的。
如果將體內酒精濃度持續維持在這個醉而未醉的狀態,人會更加放鬆、更有靈感,事業和社交等表現都能更好。如同齊克果所說的,絕望會一次又一次的來。
一端是無限和可能,另一端是有限和必然,而絕望來自於兩端的失衡。酒精在使用者不斷反省自身、面對自身醜陋的情況下,並非只能依照濃度的不同成為激發創意的活水、抑或是讓人成癮發狂的死水。在齊克果的理論中,人是具有兩極的綜合體。在提高濃度之前,身為哲學系教授的尼古拉提出此舉的目的是尋找更深層的東西,顯示他們是自己決定要提高濃度,而非單只因為酒精成癮。
上一篇文章中,我提到本片是對丹麥社會的寫實反映和文化反省,本文會聚焦在其與齊克果的哲學思想對話之處逆向操作,幫助孩子睡得更好 雖然說以上列出的是「疫情期間,孩子睡得更差的原因」,但其實也有因此睡得更好的例子。只好拿出救命武器:3C產品。另外,也儘可能讓孩子睡足夠的時數,以下是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(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)的建議睡眠時數: 6-12歲:9-12小時 3-5歲:10-13小時 1-2歲:11-14小時 4-12 個月:12-16小時 0-3 個月:14-17小時 在這段期間,孩子可能會比較難午睡,但是3歲半以下的孩子,仍持續提供午睡機會。
像是深呼吸、做運動,或是正念冥想等方式。這裡可以引導到好好吃、好好睡覺的觀念。
好眠師建議睡眠儀式就待在臥房,要與其他活動地點分開。如果孩子不午睡,就給予相對安靜溫和的活動,也會有休息的效果。
燈光保持昏黃,儀式內容可以是閱讀、按摩、聊天、聽音樂這些比較溫和的活動。這裡談病毒時,我們盡量減少恐嚇、或引起恐懼的言語。另外學校停課,孩子不用早起(青少年時期,生理時鐘會偏向晚睡晚起),這些都有助於「拉長孩子的睡眠時數」。寶寶、小童則減少與其他人相處的機會。這個問題大人小孩都有,大人的睡眠問題通常與經濟壓力、染病壓力、周遭親人過世等等有關,連帶引發全球興起一波對「線上心理諮商」、「心理健康運動」的重視。四、接觸更多3C 孩子整天宅在家,爸媽吃不消。
維持睡眠儀式 好好的做睡眠儀式,規律的睡眠儀式可以幫助孩子身心放鬆,也能預期接下來是睡覺時間。睡眠倒退時的因應作法 如果在疫情期間,真的發生孩子睡眠倒退時,該怎麼辦呢?以下幾點建議: 針對較大的孩子,好好的坐下來和他們談「焦慮感」的原因 讓孩子說出他們的感覺,爸媽的傾聽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不孤單,也有「被理解」的感覺,這是減緩心理焦慮的第一步。
如果大家都待在家裡,可以讓病毒無處可去,就不會有這麼多人生病。焦慮讓孩子睡不好,睡不好又讓人更焦慮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這幾天台灣疫情升溫,許多學校、補習班、活動都停課,提升至第三級警戒。過多的藍光,也會阻礙褪黑激素生成,造成睡眠問題。
更進階的,我們可以和孩子解釋,待在家裡是為了減少病毒傳播,保護免疫力較弱的爺爺奶奶、有慢性病的家人。不可否認,看太多台灣的新聞或評論節目,無論對大人小孩來說,都蠻讓人恐慌的。另外,我想特別提醒「避免無限放送新聞頻道」。不要在入睡前使用3C 雖然很難避免在家不接觸3C,但是盡量不要在「午睡」或「夜晚」入睡前使用。
曬太陽 白天找機會帶孩子去人少的地方曬太陽,比方說大樓樓頂、社區花園(但不要群聚),最好的時間是早上或午睡起床1-2小時。另外,沒有戶外活動或減少光照,也影響人的生理時鐘。
爸媽在孩子面前收斂自己的焦慮感,儘可能保持冷靜 孩子會模仿我們的情緒,也容易被父母影響。這裡指的不是染病所造成的影響,而是「疫情期間因為長期待在家」所引發的睡眠倒退。
接著引導孩子,當他們面對這種焦慮情緒時,可以透過哪些方式舒緩。好險台灣疫情控制得當,我不用處理這些難過的個案。
疫情期間因為爸媽在家工作,晚上也沒有豐富夜生活,孩子有機會「更早睡」。再大一點,可以讓他們知道「提升免疫系統,可以減少病毒感染機會」,而提升免疫力的方式是:營養均衡、睡好睡飽。二、生活改變 學齡孩子因為疫情無法上學,或考試計畫變動。或者是學校課程線上化,比起往常,孩子接觸更多的電視、手機、iPad等影片。
我想起去(2020)年歐美疫情大爆發時,好眠師姜珮和國外睡眠顧問群的線上聚會(我們嬰幼兒睡眠顧問群的定期會議),討論到跟疫情相關的經驗,像是「諮詢過程中家庭染病」、「長輩因病去世,對孩子所造成的睡眠影響(心理影響生理)」。家長紛紛在社群中求助,該怎麼和小孩在家渡過漫漫長日?許多海外部落客,貼出自己「資深封城經驗談」,分享各種和小孩長期關在家的活動和經驗談。
這裡請以當時的疫情政策為主,如規定無法外出就在陽台或窗邊,或拉開窗簾曬曬太陽都好。這些「與原本不一樣」的生活,也會對孩子造成些許壓力。
依照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孩子「好好的談病毒」 最簡單的是從「病毒會讓人生病」、「生病會有哪些影響」開始,並讓他們知道「待在家」是安全的。而是用比較正向的詞彙,像是「保護自己」、「保護他人」來切入。
白雪老师分享的小兔子过河和滑冰竞速游戏,让幼儿练习行进间并腿跳动作中学会平衡技巧和自我保护能力,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。 [阅读]
最后,蔡园长在线颁发家长委员会聘书,并感谢家长委员会代表对幼儿园工作的肯定。 [阅读]
910.6万亩大豆总体处于鼓粒期,一、二类苗比例达89%,较上年增加4.1个百分点。 [阅读]
中秋临近,赏月天气引发大众关注。 [阅读]
陈集镇、古城镇、马湖乡、八斗镇、响导乡、杨店乡、白龙镇、元疃镇、张集乡、梁园镇、包公镇、石塘镇、牌坊乡、众兴乡、桥头集镇、长临河镇:2022年10月11日、10月13日7:00—11:00,15:00 [阅读]
这样的故事,在合肥还有很多。 [阅读]
厕所虽小,却是民生大事 [阅读]
空间美学并不是材料的堆砌,设计师需要通过对空间、环境、人的理解,给予体验者一种生活情绪,才能创造更好地设计。 [阅读]